媒體報導

2019-11-17-經濟日報

匯集創業超新星 展現臺灣新創力量

(經濟日報曹松清)由科技部指導、國研院科政中心執行之創業培育專案計畫,與數位時代合作舉辦「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並特設TTA(Taiwan Tech Arena)新創專區,整合6大創新創業計畫資源,70餘組臺灣新創團隊17日在臺北花博爭艷館進行募資演說及現場展示產品原型,並邀請我國天使投資人及全國育成中心創業夥伴共同參與。

國研院科政中心協助科技部推動多項創新計畫,包括由產學及園區業務司指導的「研發成果萌芽計畫MOST Germination Program」、「亞洲矽谷創新創業鏈結計畫-預見新創」、「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價創計畫」(TSI)與「健康醫療新創歐洲培訓計畫」;生命科學研究與發展司指導的「生醫產業商品化人才培育計畫」,及前瞻與應用科技司指導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

此次「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聯合上述6項計畫成果,匯集超過70組優秀臺灣新創團隊,包含13組分別選送美國矽谷及新加坡接受培訓之「亞洲矽谷創新創業鏈結計畫」團隊、18組本年度第二梯次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團隊與12組歷屆優秀團隊,一同展示創新產品及分享創業經驗;此外,12組「研發成果萌芽計畫」團隊、11組「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價創計畫」團隊、2組「健康醫療新創歐洲培訓計畫」團隊與2組「生醫產業商品化人才培育計畫」(STB/SPARK)團隊也一同參與,展示產品原型並發表募資演說。藉由此大型創新創業嘉年華,使國際創投、天使投資人與新創團隊有更多元面向的互動與接觸,進一步促進臺灣新創圈之交流及發展。

參與這次活動的70組臺灣新創團隊,均具備創新技術及市場潛力。例如「Smart City」領域的「清華智慧農業」團隊,運用大氣電漿技術,以空氣和水作為原料,製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天然環保肥料,更將空氣肥料的技術與垂直式的氣耕種植農法結合,開發出智慧電漿氣耕種植3A系統,不但能提高作物產量與土地利用率,更可降低病害的農損並節省人力。

「Life Style」領域的「凡立橙股份有限公司」團隊,為了推動民眾更積極參與環保行動,以IOT技術結合線上與線下的服務,建立完整的循環模式與系統,開發ECOCO循環經濟系統與智慧回收機,讓使用者有滿意的資源回收體驗並持續支持循環經濟。

「Deep Tech」領域的「影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團隊,針對遠端醫療與智慧工廠的巨量資料及影像分析需求,開發超高速深度學習AI辨識系統與平台,該平台能快速判讀GB級的巨量影像資料,且最低30筆的少量資料即可自動建構出精準的模型,並提供即時互動式顯示與快速線上分析等功能。

國研院科政中心過去以「STB / SPARK Programs生醫產業商品化人才培育計畫」、「From IP to IPO Program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及「MOST Germination Program研發成果萌芽計畫」為主題,舉辦過多屆「Taiwan BIG Demo」大型媒合會,共邀請超過746位國內外創投、天使投資人及創新創業相關單位代表出席,累計接待超過3,634名與會者。隨著創新創業相關計畫增加,為讓培育之學研團隊能獲得更多與天使投資人、加速器及創業前輩們接觸、交流的機會,今年首次與數位時代合作,共同舉辦「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並特設TTA新創專區以展示6大創新創業計畫所培育之學研團隊。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推動至今已進入第7年,一直為年輕學子打造一個得以實現創業夢想的舞台,讓企業與天使投資人看見青年與創新技術的無窮潛力。迄今共培育520組青創團隊、成立了163家公司、培育2,726位青年創業種子,更帶動民間投入超過25.2億元的創業資金。

研發成果萌芽計畫自2011年起推動已執行9年,主要找尋各大專院校原創頂尖技術,輔導其中具有商業潛力的技術應用於市場。迄今輔導核定補助197件萌芽個案,協助成立62家新創公司,並吸引16億元之民間投資。

價創計畫致力發掘學研界之「厚科技」(Deep Tech)團隊,將其技術導入市場落地,成為具市場價值的新創公司。計畫推動兩年多來已輔導5+2產業創新領域共76個新創團隊,成功促成10餘家Deep Tech新創公司成功募資,公司估值逾新台幣37億元。隨著科技基本法修訂,帶動教授創業風潮,吸引國內外天使投、創投及國內企業大廠參與投資,相信未來將能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

本次大型媒合嘉年華匯聚眾多新創圈的人脈與資源,共同打造臺灣最大型的新創交流平台,期望協助團隊獲得豐富的新創資源及與國際人脈鏈接的機會,同時與臺灣創投、新創加速器、國外天使投資人與團隊建立更多面向的互動與接觸,並讓大眾有機會了解臺灣優秀的新創團隊與產品,促進整體交流及發展,引動臺灣科技創新創業與投資發展浪潮。

以上文章轉錄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