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積極投入5G、AIoT、邊緣運算等深技術的發展。Deep Tech跨界整合論壇邀請台灣AI新創團隊、加速器、創投企業,共同探討新創事業下一步。
國家級加速器產學研鏈結中心 ( TSI ) 與國家級投資公司台杉投資管理顧問,聯手舉辦「 Deep Tech 跨界整合論壇」,力邀聚焦人工智慧 ( AI ) 題目的台灣新創團隊,分享智慧城市及智慧醫療兩大領域佈局現況,並邀請創投觀點分享 AI 科技應用產業現況,與新創團隊對話討論,共同激盪具市場潛力的創新解決方案。
國家級加速器執行長楊涵淳表示,加入價創計畫的新創團隊,大多數累積多年研發能量,同時搭配創新商業模式及產品解決方案,相信海外競爭對手在三、五年內是無法複製且超越。
在創投眼中,台灣新創有何優勢?台杉投資管理顧問總經理翁嘉盛表示,台灣站在關鍵時間點與有利位置,發揮過去在製造、硬體方面的優勢,善用 IC 設計能量深化 Hard Tech 實力。台杉投資積極協助台灣AI新創踏向世界舞台,同時也引進國際領導企業、加速器資源,「過去三五年可觀察全球加速器積極朝 Deep Tech 佈局,搭配 5G、 IoT、AI 、邊緣運算等智慧科技,這是台灣新創的機會,以全球市場為目標,善用利基點立足台灣、放眼全球」翁嘉盛說。
台杉投資管理顧問總經理翁嘉盛表示,台杉投資積極協助台灣AI新創踏向世界舞台,同時也引進國際領導企業、加速器資源。
由(右一)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與(左起)鉅怡智慧創辦人吳炳飛、台杉投資物聯網基金事業處執行合夥人李一平、FiduciaEdge Technologies PI黃經堯、動見科技CEO周俊廷、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營運長蔡明順共同探討「擴大應用場景,構築智慧城市」主題對談。
「新創掌握技術要從 0 走到 1 能快速跨越,但要從 1 到 10 甚至邁向 100 就是下一步挑戰。」蔡明順建議,新創積極對接企業合作,或是大企業執行數位轉型專案可找尋新創團隊合作,這兩種模式都能幫助 AI 新創不僅存活更規模化成長。從單打獨鬥轉變成產業團隊戰,台灣新創才能加速商業化並放眼全球,與全世界的新創一較高下。
新創除了聚焦商業模式的獨特性、市場開發的多樣化,如何快速切入市場打造規模化經營至關重要。有一群台灣新創團隊掌握 AI 核心技術,特別聚焦醫療環境、健康管理議題,例如美思科技專注於電子醫療器材開發洞察醫護流程需求;醫守科技則是透過 AI 機器學習改善醫師用藥錯誤機率;博醫思科技開發可饒式心跳、血壓量測貼片,落實預防醫學。
台杉投資物聯網基金事業處執行合夥人李一平回應,智慧醫療結合醫療與資通訊這兩個產業的 Know-How ,集結最頂尖醫師、工程師人才,所以台灣的 AI 醫療新創團隊其技術實力無庸置疑。同時,台灣醫療機構也樂於與新創團隊合作,藉由提供醫療場域的實際數據,加速醫療 AI 的資料模型訓練,有助於加速解決方案邁向市場的商業化流程。
由(右一)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與 (左起)美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兼總經理林忠志、台杉投資物聯網基金事業處執行合夥人李一平、醫守科技CEO龍安靖、博醫思科技創辦人趙昌博、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營運長蔡明順共同探討「智慧醫療新商模下一步:規模化經營」主題對談。
最後,蔡明順也補充提到,由於台灣健保制度推動至今25年,近年也觀察到電子 ICT 業者結合 5G、IoT 技術跨足到智慧醫療領域,產業生態系的樣貌逐漸成形。另一方面,因應今年新型冠狀病毒的衝擊,加速智慧醫療發展步伐。「我們可以觀察到遠距醫療的常態化、零接觸的醫療照護,即是受到疫情影響,讓醫療產業更積極整合 IoT、AI 相關技術應用,」蔡明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