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2020-08-21 - 工商時報

農譯科技 全方位智慧農業推手

國立交通大學近年整合校內產學運籌中心資源與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計畫支援下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與提供創業團隊育成輔導,帶動校內師生創業風氣,新創團隊成績亮眼。由交大生物科技系陳文亮副教授領軍的交大衍生新創公司農譯科技專攻「智慧農業」,以物聯網場域監控掌握土壤環境變化,透過農業人工智慧預測病蟲害及智慧施肥,並提供客製化農用製劑,精準掌握製劑施作時間與用量比例。近年農譯科技在科技部價創計畫補助下連續2年參加國際CES消費性電子展,並獲得CES2020新創獎,獲得海外市場極大注目。

農譯科技創辦人陳文亮表示,農譯科技不單單只是提供農場的智慧軟硬體解決方案,我們要做的包含:從源頭堅持嚴格把關施作的農地,透過精準分析該農地的土壤菌相,透過AI預測病蟲害,生產客製化生物製劑並精準掌握施作時間與用量,當成功提升農產品品質後,再透過生技研發成為具有高經濟價值的消費型產品。讓農民真正能獲得應有的收益,生產出更多符合消費者需求之安全、安心及可追溯的農產品,一條龍式創造出真正的農業商機,致力成為全方位智慧農業推手。

 

陳文亮對於教授要創業的建議是「一定要玩真的」,在取得科技部價創計畫補助經費前,陳文亮自己去貸款700多萬,全心投入完成第一個智慧農場示範場域。而對於創業者來說,堅持初衷是最重要的,所有的科技只是輔助工具,要先想市場在哪,再去發展相對應的技術,科技才能真正的展現價值。創業過程中也感謝交大產學運籌中心的協助,補助參加展覽和行銷推廣,串接人脈與資源。

創業之路說起來一點也不容易,尤其是新的「智慧農業」應用技術所帶來的效益尚未展現時,要說服來自各方質疑聲浪到農民們願意嘗試,一路走來被「打槍」是常態,而自己也是農夫之子的陳文亮認真面對每一個農友給的建議與批評,不斷被拒絕後繼續修正與溝通,才能慢慢地被肯定接受。未來除了台灣市場之外,農譯科技目標是將其技術導入至日本、美國、及東南亞農業市場,開創「智慧農業」海外商機。